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劉招明三代同堂學佛 願信仰代代傳承
2024-05-19
中天寺功德主劉招明、陳秋琴伉儷,一家已是傳承至第三代的佛化家庭。5月19日的佛光山功德主會議,也是三代同堂出席。
1993年,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至中天寺主持三皈五戒,劉招明和陳秋琴把握因緣,皈依受戒。隔年劉招明和兒子劉宗澧,至佛光山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。30多年來,人間佛教的佛法一直落實在他們家庭中。
劉招明表示,全家有共同的信仰,理念一致,且在佛法的薰陶下,家庭比較和諧。信仰為可以帶來希望與歡喜,所以當然要傳承給下一代。
陳秋琴表示,他們的9名孫兒,已經有8名皈依。他們的父母會帶著參加法會,融入佛光大家庭中。
劉宗澧和同修張瑜真,帶著10歲的劉華諺、8歲的劉迦承兄弟,參加功德主會議。劉宗澧說,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有正信的信仰。信仰是最好的禮物,也連結了家庭。大家在修行路上一起成長,而孩子正是他們身為父母的一面明鏡。
劉華諺說,爸爸會帶他參加法會,可以學習經文和咒語很歡喜,且很有幫助。有次爸爸帶媽媽急診,他就自己誦持藥師咒,祈願媽媽平安。還有參加三時繫念,得知時間約需5個小時,時間很長。於是他提出他參加一半,弟弟一半,覺得可以鼓勵弟弟參與很高興。
劉迦承說,參加法會很歡喜,可以獻花給菩薩,結束後他還會做義工,幫忙發結緣品。加入南台佛光童軍團,學習三好,四給,還做了像是淨灘等很多有意義的事。
張瑜真提到他們還有個兒子劉景泉,有次家中的佛堂供水後,才2歲多的劉景泉,將供水拿去供另外一尊佛像,天真虔誠的模樣令人動容。連一個如此小的孩子都知道對佛像恭敬,可見與佛道相應不分年齡。
劉招明說,大師曾說過佛光山是我們的家,是法身慧命之家。大家在這裡獲得幸福安樂,生命更加美好。而大家都有個共同心願,就是讓信仰代代傳承。
1993年,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至中天寺主持三皈五戒,劉招明和陳秋琴把握因緣,皈依受戒。隔年劉招明和兒子劉宗澧,至佛光山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。30多年來,人間佛教的佛法一直落實在他們家庭中。
劉招明表示,全家有共同的信仰,理念一致,且在佛法的薰陶下,家庭比較和諧。信仰為可以帶來希望與歡喜,所以當然要傳承給下一代。
陳秋琴表示,他們的9名孫兒,已經有8名皈依。他們的父母會帶著參加法會,融入佛光大家庭中。
劉宗澧和同修張瑜真,帶著10歲的劉華諺、8歲的劉迦承兄弟,參加功德主會議。劉宗澧說,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,因為有正信的信仰。信仰是最好的禮物,也連結了家庭。大家在修行路上一起成長,而孩子正是他們身為父母的一面明鏡。
劉華諺說,爸爸會帶他參加法會,可以學習經文和咒語很歡喜,且很有幫助。有次爸爸帶媽媽急診,他就自己誦持藥師咒,祈願媽媽平安。還有參加三時繫念,得知時間約需5個小時,時間很長。於是他提出他參加一半,弟弟一半,覺得可以鼓勵弟弟參與很高興。
劉迦承說,參加法會很歡喜,可以獻花給菩薩,結束後他還會做義工,幫忙發結緣品。加入南台佛光童軍團,學習三好,四給,還做了像是淨灘等很多有意義的事。
張瑜真提到他們還有個兒子劉景泉,有次家中的佛堂供水後,才2歲多的劉景泉,將供水拿去供另外一尊佛像,天真虔誠的模樣令人動容。連一個如此小的孩子都知道對佛像恭敬,可見與佛道相應不分年齡。
劉招明說,大師曾說過佛光山是我們的家,是法身慧命之家。大家在這裡獲得幸福安樂,生命更加美好。而大家都有個共同心願,就是讓信仰代代傳承。
最新消息
北卡協會送愛心文具 助力教師學生新學期
2025-08-24國際佛光會華府協會 愛心文具捐贈幼學童迎新學期
2025-08-24三重禪淨中心宣講員培訓 佛陀善法廣布人間
2025-08-24福壽老人中心佛學講座 談福壽智慧
2025-08-24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⑯
2025-08-24印尼佛教學院學生回到佛光山 心保和尚殷切勉勵
2025-08-23歐洲重要價值夥伴計畫國會幕僚團參訪佛館 領略宗教開放與包容
2025-08-23工研院佛學社講座 AI浪潮下的安心之道
2025-08-23孝道月佛光山僧眾功德回向 信眾共祈世界和平
2025-08-23鳳山二會贈公益吉祥米 關懷後庄弱勢家庭
2025-08-23
相
關
消
息